2018-08-07
说到规律,不仅仅是学习吃饭睡觉有规律,记忆也不例外,但是你知道在记忆力训练中的记忆规律是什么吗,你了解多少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人类有瞬时记忆,短时记忆,长时记忆,永久记忆,一般瞬时记忆持续几秒钟,若能得到复习的话则转为短时记忆,持续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,若此期间能再次复习,则转变为长时记忆,当然,长时记忆还是可能会忘了,要经常复习则转变为永久记忆。
孩子的记忆力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
0-6个月:短暂记忆周边事物
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形成记忆的能力,
并通过各种感官对自己周边常见的事物产生记忆。
例如,通过气味记住妈妈;
![]()
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;
通过声音记住哗哗作响的玩具等 ......
7-9个月: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
长到7个月以后,
婴儿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。
妈妈、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,
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,
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。
9-12个月: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
9个月以后,婴儿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,
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,
发生在他面前的事情。
1-3岁:有了长久记忆
随着婴儿脑容量的增加,
1岁以上尤其2岁以后婴儿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,
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,
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。
孩子记忆力的4大特点
1.意识记忆
学龄前的孩子还不会控制记忆的内容,
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事物,
如童话、故事、诗歌等。
而被记住的事物常常都是直观的、
具体的和鲜明的,
能够激发出他的记忆兴趣的事物。
2.形象记忆
幼儿受思维能力的局限,
在观察事物时很少会深入体会事物的本质,
他只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记忆较鲜明。
3.机械记忆为主
学龄前的幼儿缺乏生活经验,
无法像大人那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,
![]()
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死记硬背 。
4.容易忘记
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很大,
且他们的大脑容易兴奋,情绪很不稳定,
同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,
因此,此时他的记忆活动就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。
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记忆力训练中的孩子的记忆规律的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还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,请进入记忆大师官网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