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3-10
在儿童脑力开发方面,我们要稳抓方向,我们不能盲目的来,脑力开发关系孩子的成长,关系孩子的未来,更关系到家庭的未来,在儿童脑力开发上记忆大师给你指明两个方向,这两个方向是什么呢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如何让孩子聪明好学?
这一直是父母关注的焦点问题。
为了让孩子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年轻的父母可算是绞尽脑汁。
孩子才上幼儿园,就开始被要求学这个,学那个,背这个,背那个。
父母还会很关注结果,问孩子:“这个你记完了吗?那个你学会了吗?”
其实,从脑力开发的专业角度来说,这些做法都非常不利于孩子脑力潜能的开发。
说到潜能开发,其方向就是挖掘孩子更深的大脑能力。
而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,就是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。
只有孩子主动探索,才可能让自己更多的能力释放出来。
外界没有可能代替孩子完成这个工作。
可见,孩子脑力开发的前提是爱上学习。
所以,父母过多的管教和指导,会限制孩子自发的学习热情;太注重孩子短期学习的结果,则会直接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。
最好的方式是六个字:”晚开发、零要求”。
一 、晚开发
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早就推翻了“白纸论”。
也就是说,孩子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,也不能由父母随意的图画。
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:“孩子出生时就已经携带了个性化的特质,他已经有自己的学习偏好了。
孩子的“最佳学习期”是以生理成熟为基础,在孩子心理机制形成前,进行有针对性的水平提升。”
这就需要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特点,尊重他们各自的区别,根据他们逐步呈现出来的潜质进行引导性培养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孩子自性中的学习模式和观察方式是自带的。
他们的这种学习天赋对于日后的能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。
父母的第一个工作就是,在孩子0-3岁时为孩子筑一道意识上的保护网,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的意识雕刻,让孩子全然的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天赋。
接着,在孩子4-7岁的这段时间,父母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去满足自己的探索好奇心。
比如,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构想、让孩子自己研发日常玩具、尽可能的倾听和认真回复他们的疑问、在他们遇到小挫折时不去帮忙……
这样,我们就留给了婴幼儿充分的空间,来与内心对接和与世界充分对接。
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触摸事物、观察世界,同时还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各种声音:有时惊喜、有时目标坚定、有时疑惑。
这些好的习惯:善于提问和细致的观察、善于与自己的内心沟通、能设定目标并采取行动,都是孩子上学之后脑力开发的基础。
所以,并不是背下许多知识,孩子脑子就会很聪明。
父母过早的大量雕刻孩子,会打乱孩子个性化的学习节奏、甚至会妨碍他们享受探索学习的乐趣。
这就是为什么,很多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农村孩子记忆力和创造力更好;许多天天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却缺乏学习后劲。
二、零要求
在开发婴幼儿智力的时候,父母的确需要大量的耐心。很多时候我们是只注重过程,不注重结果的。
只要孩子愿意学习、愿意参与和探索,就足够了。
不对学习的结果提出要求。
这样,孩子就有机会越做越好。
让孩子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,不是因为要达到外界的某个要求而完成任务。
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动学习,失去了内驱力,以后正式上学就可能更难改变了。
所以,当我们给3-7岁的幼儿设计学习内容的时候,最好让他们感觉每次都很容易完成,都可以做到。
难度再一点一点的提升。而不要让他们感觉学习很难,自己总是达不到要求。
要做到这一点,父母就需要用心观察孩子的能力水平,有技巧的设计每次的学习活动。
补充:家庭学习的进度最好略快于幼儿园的学习进度。
就那英语学习来说,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会学一本新的英语课本,那么父母最好可以先带着孩子在家完成整本书的预习工作。
这样,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是班里的中上水平,会很自豪。
同时,他也会逐渐养成学前预习的好习惯。
脑力开发不能胡乱的来,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,不能盲目的去做,要有目标要有方向,以上就是记忆大师为大家讲解的两个基本方向,希望对大家有用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脑力开发的知识请关注记忆大师官网!